少吃多运动是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减肥妙法,可是科学家发现,仅仅靠”管住嘴,迈开腿“还不能让人变得苗条起来。肥胖的背后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奥的生物学机理,我们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仅提供了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还养活了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肠道微生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微生物决定了我们机体的健康程度。如果肠道内有害菌群占了上风,不但减肥无望,炎症甚至癌症都会接踵而来。
从分子机理上来看:由于在大吃大喝、毫无规律的生活作息后,失调的肠道菌群“绑架”了人的脂肪代谢基因,令消耗脂肪变得困难,合成脂肪活性提高,身体就这样臃肿了起来。
在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家赵立平看来,“人体可以被看作是肠道微生物的恒温发酵罐,肠道中的丰富营养就是细菌生生不息的培养基。”事实上,我们仅有1%的基因是来自于父母,剩下的99%则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它们就是我们体表以及肠道中的菌群。目前已鉴定出来的肠道微生物大概有2000余种,约占我们体重的1-3%。在数量上,肠道微生物也有绝对的优势,多的时候可达到人体细胞的10倍,但一般情况下,也至少与人体细胞数量相当。而最新估计为人体细胞的1.36倍左右。
人类的健康离不开微生物。这些滋生在我们体表或者体内的大量微生物,俨然已经把我们的身体当成它们的“殖民地”:当微生物在我们身体中定居下来后,开始做一位殖民者所应做的事情:盖房子、吃饭、繁殖、抵御外敌或是入侵其他菌群,激荡的生命历程不亚于19世纪美国西部拓荒者们的传奇经历。
事实上,在适应的同时,微生物也在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它们的排泄物或代谢物,不仅影响到它们自身的生存,同样也改变了人体细胞的代谢,基因的表达。一旦肠道菌群失调,我们也会牵连其中,卷入它们的纠纷中。于是炎症、肥胖甚至癌症接踵而来。
动漫《臻萃舒》助力清调补
过去的数十年里,全球人口的平均体重在飙升。这与高热量的食物摄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无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少吃多运动,可能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但是对于体重长期超标的中老年人来说,减肥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他们好像怎么小心吃都会变胖,甚至连喝水都会长肉,这就是菌群在作怪。
“他们的身体如同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支配着。通过对分子机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什么菌能够致肥胖,利用什么样的条件能改变这种状态。”赵立平表示,健康的饮食可扶壮有益菌,通过其与有害菌群的竞争,将它们压制下去,从而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重新获得健康。”
调节肠道中的微生物能不能控制体重呢?早在2012年,美国《科学》杂志就刊登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赵立平通过自己设计的饮食疗法达到减肥目的的故事。
这篇文章说,赵立平曾在压力和美食面前,体重持续上升,从60公斤至90公斤,腰围一度达到了110厘米。2004年,当他看到华盛顿大学微生物学家杰弗里·戈登(Jeffery Gordon)发现小鼠的肥胖与肠道微生物存在一定关系后,也好奇自己的肥胖是否也与肠道中的微生物有关系。就这样从2006年起,他开始食用一种包括了山药和苦瓜的食谱来调整自己的肠道菌群。经过两年的饮食疗法,他的体重减少了20公斤,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一种有抗炎作用的普氏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他的肠道中逐渐成为优势种。
上海卫视报道视频:
看完是不是很震撼啊!
赵教授本人180斤也调整到轻瘦身材。
CCTV4-中文国际台:
一个跨时代的健康管理模式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