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象 从病人到医生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健康、睿智,脸上毫无岁月痕迹的人,很难想象他少年和青年时期,去过最多的地方是医院,印象最深的味道是药的苦味。从13岁到19岁,慢性化脓性脊髓炎一直折磨着年少的黄文波,父亲带着他辗转各大医院,看过各类权威医生,甚至大胆尝试民间偏方,但病情总是反反复复。动过三次手术,难以计数的药片、针头和盐水瓶,一天十几趟厕所,时不时的胃痛、乏力、头晕,关于病痛的折磨,黄文波比常人体验的更加深刻切肤。 于是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救人于生死病痛。 幸运如他,常年折磨他的这个病痛终于在高考前的两个月被治愈。而他也争气,两个月后以全县前几名的成绩,如愿考上了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期间,用黄文波的话来形容就是“天天吃药、月月看医生、年年奖学金”。手术虽然治愈了他的疾病,但是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如胃下垂、痔疮、湿疹、鼻炎、直立性低血压,营养不良等始终与黄文波形影不离。 大学的时光总是美好的,它自由而开放。夏天夜晚,黄文波会和室友们一起去学校附近的街道吃宵夜,虾爆鳝面、东坡肉,糟鸡、鱼圆、小龙虾,当然也少不了啤酒、烧烤还有西瓜,那个时候倚仗着年轻,身体底子差也不管不顾的,并不在意身体是否健康,生活是否规律,即使自己还是医学专业的高材生,却也不懂爱惜身体。 爱玩爱闹是年轻人的天性,但黄文波在放松的同时对课业却从来不敢放松警惕,同时他还偏好研读传统经典、人物传记,在书中他可以暂时忘记病痛、忘记时间,畅游天地,纵观古今,因“道法自然”“和光同尘”而感动,也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备受鼓舞。 与昔日同窗合影留念 毕业以后的黄文波去了丽水市中心医院,如愿做了一名外科医生,大学时用来读书的时间,现在都用在了研究手术图谱和合理用药上,他希望手上的病人能治好一个是一个。他清楚记得,1996年的大年三十,那时他刚做医生不久,别人在家吃团圆饭,他却在手术室里作为一助,和上级医生还有另外几个同事一起抢救一名胃部大出血的病人,那个除夕夜他错过了团圆饭,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和精神高度集中,加上好几个小时候没有吃饭,出手术室的时候,双手已经开始颤抖,伴随阵阵眩晕,但这个大出血病人的生命,总算保住了。 出医院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上级医生见黄文波手术过程中认真负责,便叫他一起去家里吃年夜饭。一路上,团圆夜的烟花此起彼伏的在头顶上空炸裂,光彩夺目,小孩子在门前欢笑嬉闹,街道上每户人家都亮起了灯,它们串成线连成片,犹如点点星海。在满世界的温暖喜庆中,黄文波深刻体会到健康的活着是多么幸福,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做为医生的价值和意义。 就连他自己都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的时候,命运却给了他转折的一笔。机缘巧合之下,同为医生的弟弟给黄文波介绍了“完美”的产品,弟弟自己吃着有用,就推荐给了哥哥,用黄文波当时的话来说“就是试试,也是病急乱投医”,但正是这次的无奈选择,不仅大大改善了黄文波的身体状况,甚至还改变了黄文波的人生方向。 健康管理的开拓者 在服用了完美的产品一段时间之后,黄文波的身体情况有了明显的起色,他好奇起来,便开始研究产品背后的原理。“通过多年研究,今天回头看,那个时候我脾胃虚寒、经常腹泻,其实就是肠道菌群出了问题,肠道菌群健康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林德伯格曾说过:"人是由人自身的细胞和肠道细菌组成的“超级生物体",后来,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在《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代谢病营养干预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量,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达到改善宿主机体代谢和健康状况的目的。”这说明肠道的健康和人体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黄文波认为,通过摄入均衡的营养,增加肠道中的有益菌,来改善肠道健康,是身体素质转好的基础,但他深知保健食品的效果是一个方面,想要获得更长久的健康,必须要通过合理的运动锻炼,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这样自然正气充足,百病不生。而人体的抵抗力一部分来自先天遗传,这部分是很难改变的,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后天养护。这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体内环境要清洁,一个是营养要均衡。关键环节是体内管道系统要通畅。身体有六大通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淋巴和血管。六大管道系统的通畅和正常运转,是体内环境清洁和营养均衡的重要基础。所谓健康管理,就是围绕这些要点做好“吃睡心动防,习环清调补”十个字,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管理。 带领家人学习《健康管理周记本》中的膳食指南核心六条 光说不做,肯定是不行的,在自己身体情况明显改善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勤于思考也善于观察的他,没事就去公园观察一些健康长寿的老人养生保健的方法,去跟他们请教,包括向受自己影响,从肝硬化晚期转为康复的父亲身上学习更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结合中医家学的渊源,加上多年西医学习总结出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最终他结合人体脏腑经络的理论,摸索出了一套简单却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也就是从那时起“梳头、抓耳、搓腰”便成了他每天必须要做的健康功课。 2001年,黄文波偶然阅读了美国作家琳达·贝里博士写的《体内清洁——清除体内毒素,恢复健康活力》一书,书中作者倡导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的治疗来减轻生活的压力,将身体内外的毒素清理干净。这本书与黄文波一直坚持的健康观念不谋而和,凭借一直以来的实践经验,和书中的灵感来源,最终他总结提出了一套“健康三道防线”的理论,即“良好的生活习惯、清调补以及药物和手术”,第一道防线是通过饮食营养、适当运动、适当休息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道防线是清理体内多余的毒素、调节身体功能以及补充均衡营养;第三道防线则是需要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达到挽救健康的目的。这个理论,后来经过与推广“完美”产品的其他总监的商量与讨论后,演变成“一种疾病(即细胞故障)二种原因(即毒素和营养不良)三道防线(即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理论模型,再后来,这个理论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的认可与指导,最终确立为“以细胞健康为中心,以毒素和营养为基本点,以预防、保健、治疗三道防线为方法”的一整套“健康管理我做主”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被“完美”公司一直奉行至今。就算今天重新回过头去看黄文波最初的理论,也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从三道防线理论的提出至今,他也从一名外科医生,转变为一名“完美”人,开始从事健康观念知识的推广和普及。 黄文波与自己团队成员合影 至于为什么会辞掉稳定的工作,转而开始推广健康产品做健康教育,黄文波有自己的想法,多年患病、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他感悟到:知识固然重要,但经验更加实用,他自己就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但那时,自己包括自己身边学医的朋友,很多依然没有养生的观念,不懂爱惜身体,“这可能是医学教育的局限性,医学教育并不等于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固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对于体质不好这样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严重到需要动手术的人,相较而言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他们更多的是对身体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科学的认知,没有好的锻炼方法,而这些我都有,所以我在践行、示范和推广。”黄文波如是说。 紧接着他又说到“如果我现在还是一名外科医生,这么多年过去,通过我的努力,或许我会变成一名优秀的主任医师、甚至教授,但是我现在从事的这份工作,向人们科普健康知识,掌握预防保健的方法,让千千万万人的免疫力得到有效提高,远离病苦,远离医院,这份工作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是一千、一万个黄医生的价值,并且是授之以渔的长期价值。那我为什么不去做呢?” 健康路上的实践者 黄文波就是在做这样的健康实践。采访过程中,黄文波一直说自己“只是一名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是一名科普工作者”,态度诚恳谦卑。曾经,有无数人都带着挑刺和砸场子的心态来听他的健康讲座,但最终没有一个人可以对他的理论提出挑战。 201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叶芃在听了他的健康管理课程之后,大加肯定,随后开始自我健康的管理与实践。 2016年,在金华市一家银行总行做健康教育讲座时,课程讲到一半,一个人上台激动地握着黄文波的手说,“您讲得实在是好,不是一般的好,您的这套理论,领先时代20年。”说这话的人,是曾经的金华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陈小龙。 2017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陈作兵博士被他的健康理论吸引,后来专门邀请他去“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年会”做主题演讲,一个已经没有医师资格证的体制外的医生去做演讲,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黄文波用他的“健康三道防线理论”和简洁高效的实践证明,再次赢得众多专业领域专家的肯定。并因此和陈作兵教授一道成了母校与完美公司战略合作的“红娘”。 2019年,黄文波参与编写浙大出版社的《中国医养结合专家共识2019》一书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本系统性研究医养结合领域的工具性用书。此书得到了中国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和康复医学会长方国恩的指导和肯定并为本书写序。也因此他去年十月受邀筹建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健康管理学组并任组长,主委陈作兵教授希望他简单实用可落地的理论方法能为健康中国战略做样板做示范。 疫情期间,出于同学情,也是基于强大的自信,黄文波第一时间给浙江援鄂重症肺炎国家队领队陈作兵教授设计了健康自我管理的简单高效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多名队员的认可和有效的执行。 近20年来,他初心不变,始终坚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健康要自己做主,要积极主动去健康,这跟中医上说的“上攻治未病”,其实是一个道理。将一切做在最前面,还没有疾病的时候,就锻炼身体的抵抗力,做预防保健,增强自身的体质,也就不会因为一个又一个专家门诊而焦虑,不会因为一叠化验单而彻夜难眠,更不需要走到靠医院手术治疗的地步。无数人因为听了他的“健康管理我做主”系列课程开始积极实践,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他的理论方法而受益。 与女儿一起锻炼 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肝硬化晚期患者,后来通过医院的医药治疗保住性命,但身体一直羸弱,于是开始实践儿子的理论方法,坚持作息规律,适当锻炼,科学饮食,现在已经78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身边的人都觉得黄老爷子是越活越年轻,黄文波骄傲地说:“我爸爸到现在还经常下地考察,做做农活,身体完全不受年龄的影响,而且,我爸爸还烧得一手好菜,哎哟,他做的菜哦,真的太好吃了。”谈及父亲,黄文波的眼角折射出笑意。任何时候,不管多大年纪,只要父母尚在,儿女就永远都是儿女。他紧接着说:“我的研究的对象、工作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最在乎的人,我用他们的健康状态来验证我的理论,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最终找到的答案,可能更加接近真相,这样的事实,有着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价值。”。 从2001年“健康三道防线”理论的提出,到一个人的孤独坚守,再到赢得同行的支持,权威专家的肯定,到如今,已有数十万人响应践行,在健康管理这条路上,黄文波一坚持就是近20年。 要说是他的理论、他的方法影响了无数的人,毋宁说是因为他,这些人开始向往健康的生活,明白追求健康的生活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从啤酒夜宵的生活中拔离出来,发现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从内心到身体,感受到生命的能量和惊喜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 大道至简 知行合一 有句话流传了很久: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换命。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这是整个社会当下人们正在面临的事实。大部分年轻人认为没有熬夜、蹦迪、烧烤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坏习惯、不曾造作过的人生一定是无趣的,在他们看来健康是老年人的话题,提健康、提养生就意味着衰老。还有那么一群人,在为了理想而不懈的奋斗,日夜颠倒、各城市之间辗转奔波,用一份份合同来换取成就与满足,可能这些合同订单的背后是妻子、孩子已经很久没有跟自己的丈夫、父亲好好交流相处,可能是饿了才想起来吃饭,靠着外卖续命的白天与深夜,可能是一场接一场的大酒,一宿接一宿的开会与讨论。更多时候事业、家庭与健康之间顾此就会失彼。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黄文波说“我一直喜欢平衡这个词,健康是体内环境的平衡,是免疫力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是一种有秩序有规律不混乱的状态”。 黄文波带领学员学习锻炼 所有人都在提倡为了理想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却从来没有人说过人生拼搏到最后其实就是在拼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精力。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靠牺牲身体为代价换来的,真正的成功是一种平衡,各方能量的平衡。是病菌与免疫力之间的平衡,是身体和工作之间的平衡,也是理想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因为这种平衡,才能实现共赢,既不需要牺牲也无需换取。当一次次创意被否决的时候,当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当周围人抵不住压力倒下的时候,如果你还有精力,你就还能在一份创意被否之后还能再出一份,被拒绝之后还能再爬起来迎战,面对熬夜却依旧精神换发毫无倦意,工作之余也能和孩子交流沟通,陪伴孩子的成长。扛住了所有的苦与难,到最后也有精力能笑着承接所有的鲜花与掌声,那个时候,便会明白,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的根本,它最基础,也最重要。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早在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就教会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中正平和才是事物持久发展的真相,天地万物运行不悖,才能接近“道”。 大道至简,但越简单的事情,就越容易被忽略,越得不到重视。拿运动锻炼来说,一些人觉得自己年轻不需要运动,也有一些人运动不规律,盲目运动。就算有部分人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可运动锻炼的热情不是消耗在锻炼之前的换衣服上,就是消耗在打高尔夫球姿势对不对的过程中。 仪式感、复杂化都会对健康积极性产生消耗,如果是全民的健康,这样的消耗更不能有。黄文波在这条路上走了快二十年了,太多的经验让他明白,想要全民健康,一定不能复杂。人的生命精力毕竟有限,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获得高效的生命质量,获得最有价值的回报,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 公园晨练 “想要获得正确的实践,对应的理论一定要简单,想要获得有效的且长久的实践,不仅理论要简单,实践也要简单,化繁为简,才能被更多人接受。想要所有人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将健康的生活行为变成日常习惯,就一定要将健康生活变成一种文化,只有健康变成一种文化,人们才不会羞于谈论健康、不会忽视健康。”说这段话的时候,他语速极快,理性干脆。“如果学校的孩子从小背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核心六条并考试。学校加强身体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到家长和整个家庭。那么健康就能变成一种全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每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健康管理,照顾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这样家人之间就会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从家庭到社群,从社群再到社会,最终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健康文化,整个社会也会更积极更高效,节省了国家医疗资源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谈到这些,他整个人就像被点亮,焕发着光彩。 有实现理想的能力和动力,也有享受生活的底气和身体。这才是完美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往往,道理越简单,就越接近真相,实践起来就越有效,简易之中自有乾坤。 拿这次疫情来说,通过这次疫情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反思与启示,人不仅要明白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要懂得,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疫情一旦发生,谁都不能变成一个幸运的例外。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免疫力的重要。“身体健康实在太重要,人们对于健康身体的需求太迫切了。我们该为了健康的活着做点什么了。” 疫情发生期间,他开设的“疫情启示录”系列音频,就疫情的预防、预测以及针对疫情的防控办法给了听众指导性建议;并给他之前在完美大学油葱学堂网上开设的“健康管理我做主”的课程,到目前已经有近3000多万人次的收听。他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听去重视,才会去践行,“我能影响一个是一个”。他给自己的微信名起名叫黄药师,虽然已经不再是一名医生,但仁心济世的责任与使命,他始终没有忘。 与家人海边度假 采访接近尾声,问他对于未来的打算,他表示会继续朝着自己坚持的方向走下去,希望实现全民健康,人人都能努力实现事业、家庭与健康之间的平衡,他深信《健康管理我做主》这堂课若能普及推广,“吃睡心动防,习环清调补″十字能通千家进万户,让更多家庭成为智慧型健康家庭,则中国每年节约万亿医药费应该是可期的,当然这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