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保健品不是目的,管理才是王道!  点击此处听文章

近段时间,一个个保健品神话的破灭,国内的保健品市场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国人对保健品陷入了恐慌和焦虑中。从对保健品的盲目‘迷信、依赖’一下子滑入到“怀疑、全面否定”之中,保健品在某些人眼里甚至成了过街老鼠、毒蛇猛兽,成为“骗局”的代名词。一些有识之士,在保健品市场“水深火热”两种极端之际,保持了冷静的独立,发出了自己的思考:保健品对健康意义到底如何?中国的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中国保健品的发展模式未来路在何方?

1.png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注重养生、保健的国家。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庄子《养生主》提出养生保健“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吕氏春秋》的“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到目前已经成为专门的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目前医疗投入占GDP较低的情况下,中国国民健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人均寿命,和发达国家相差不大甚至超越,中国健康制度,包括保健、养生意识等等,功不可没。


健康中国战略,其核心就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工作的模式必须“以健康为中心”替代“以疾病为中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健康战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三驾马车,必须齐头并进,一架也不能拉下。


保健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核心就在于促进人类健康,但绝不是以“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其作用在于保健功能,而不是替代药物和临床治疗,这是保健品行业的一个不能突破的原则和底线。保健品不能短期治愈疾病,只能通过日常的补充、调理,提升机体的整体功能,所以国外很多国家定义为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但为什么保健品在国内市场,就包装成能治愈腰腿痛、糖尿病、高血压甚至恶性肿瘤的灵丹妙药呢?


中国的保健产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范化程度,和某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2015年的数据,国内人均保健食品消费为24美元,是美国的八分之一,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本土保健品,质量和品牌意识,继续提升。大量国外保健品品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本土保健品缺乏国际意识,很难走出国门,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国内本土保健品,缺乏在质量和品牌意识上下功夫,一味想短期内占领扩大国内市场,就只能在销售模式层面肉搏,必然导致良莠不齐,鱼目混珠。




免责声明:本文由爱上双金钻编辑,文章转载自网络,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阅读最新文章:

我的主页»
何晓兰: 天天健康美丽

微信:lanhuaerabc

Q Q: 83405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