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七大营养误区!为了健康,再忙也要看完。  点击此处听文章

这篇文章是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凤英在《科学新闻》发表的一篇论文。
图片

经济条件好了,营养却没上去

在三十年前,经济条件还不好,老百姓的食物供给也不是很充足,那时候的主要问题是食物匮乏,但食物结构还是相对合理的,比如居民吃五谷杂粮多,吃的肉类虽然少,但膳食指南也不要求吃很多。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的餐桌上都是精米、白面,杂粮的摄入量只是20年前的1/5;原来油是定量供给,吃得比较少,现在的油吃得越来越多,血脂也越来越高。

经济发展确实让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不能说生活条件好了就一定会发生营养问题。中国居民营养问题严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营养教育没有跟上,公众缺乏营养知识,不懂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有了条件以后,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会选择,认为鸡鸭鱼肉蛋奶山珍海味就是营养好,就多吃一些。

想要的未来,是得到...............................................................................................................................................安。。。。。。。。。。。。。。。。。。。。。。。。........................................................................................................................................................................................................................................................................................................................................................................................................................................................................................................................................................................................................................................。。。。。。。。。。。。。。。。。全。。。。。。。。。。。。。

“我们的一些研究发现,烹饪和吸烟都是居住环境内颗粒物主要的室内来源。其中,烹饪的占比甚至高达70%。这是因为油高温燃烧的时候会汽化,和食物混合以后,会产生很多可以被吸入的颗粒,包括PM2.5。

做饭的时候厨房里的PM2.5平均浓度,有时候会升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另外也会有很多致癌物质,比如经常提到的大气里的致癌物苯并芘、亚硝酸铵等等。”钟南山指出。

这些有害烟雾是通过呼吸暴露、皮肤暴露进到体内的,容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阻肺、哮喘、肺癌,也同样可以加重或者诱发心脏病的发生或者发展。

“临床上也发现,在不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肺癌危险因素中,除了二手烟以外,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甚至超过60%的患者长期地接触厨房油烟。”钟南山表示。

日前公布的《家庭呼吸健康公约》对于室内空气安全特别是厨房空气污染,提供了更加实用的多方面建议,主要包括:对室内吸烟说不,严控一手烟,拒绝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少炒煎炸,多蒸煮,主动减少厨房油烟产生;烹饪全程开启吸油烟机,直至结束烹饪后5-15分钟;合理增加室内绿植,吸附有害物质,净化居室环境。

对此,钟南山呼吁:“11月是全球肺癌的关注月,作为一个胸肺科的医生,我希望从呼吸健康开始,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家庭呼吸健康公约》,加强室内空气的洁净措施,守护家庭呼吸健康的安全线。”

在此也提醒大家,做好基础防护的同时,是时候给家里安一台空气净化器了,一台空气净化器不会让你倾家荡产,但可以24小时守护好家里的每一立方米空气。


营养立法,拖拖拉拉又十年

“我们需要一部法律,来保障营养工作的开展。”这是众多营养界人士的心声。在他们看来,没有立法,营养工作总是有些“师出无名”。

大家都知道,营养工作需要宣传、教育,需要营养干预,但现在没有成为政府的法定职责。它不像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法定职责,相关部门不能不做,但营养工作是愿意做就做一点,不去做也没什么关系,现在更多处于这个层面。

为此,营养界有识之士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88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下,由营养专业人员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管理条例”,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条例未被采纳执行。

2001年,在中国营养学会的主持下,营养专家联络全国各地的政协、人大代表,提交进行营养立法的提案。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甚至在呼吁信上作了重要批示,并交国务院法制办进行营养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查。

立法工作迟缓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为不重视,可能是有些人认为,营养工作不像食品安全那样“有标准、有底线”,并不一定要通过立法来解决。

日本在二战后就开始抓营养工作,做全国营养调查。1954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日本国会就通过《学校供食法》,明确规定在全国施行义务制教育的中小学校推行学生营养午餐。2005年,日本制定了《食育基本法》,告诉公众要尊重食物,合理膳食。可以说,日本人的“食育”精神惠及几代人,国民也变得长寿、健康。

国人常见的营养误区

当一个人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时,他对于吃的要求,很可能就靠直觉,或者听信各种谣传。总之,当下有很多人抱着各种错误的观念,开始“胡吃、乱吃、随便吃、攀比吃”,即使吃出问题了也还有辩护理由。

误区一:吃饱了营养就够了

很多人以为,我没饿着自己,肯定营养是够了,这是很片面的。当下很多人所谓吃饱了,都是毫无营养知识的胡吃海喝,肚子填饱了。这只代表能量够了,但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都可能会缺乏。

对于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们的量小到不太可能让你的胃肠感觉到饱,比如说维生素C在维生素族群中,已经算比较大的一种了,但如果以人体每天需要100毫克维生素C来论,100毫克大概连半片儿阿司匹林的份量都不到,人体怎么可能感觉到饱?所以饱不饱跟这些营养素够不够,并没有什么关系。

也有人问,吃很多菜吃饱了,是不是就够了呢?这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如果要靠吃蔬菜直接吃到饱的话,这个量就不是一盘菜的问题了——我们推荐每人每天吃一斤蔬菜,这已经不少了,但是这个量还不足以让你饱,因为蔬菜90%都是水,吃菜得吃到3斤以上,一般人是吃不下的。

所以,是否营养够了,首先要看你吃的种类是否比较齐全,如果吃得很单一,营养怎么都不会够。

现在很多人虽然吃饱了,但还是有“隐形饥饿”的存在。由于长期营养不均衡,体内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缺乏,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疾病,比如免疫力降低,肠胃疾病、比如贫血、心血管疾病等。

误区二:鸡鸭鱼肉蛋奶山珍海味得多就是营养好。

毫无疑问,这些确实是高营养的物质,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都很高,但是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对某种营养的需要是有一定数量的,并非越多越好。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于鱼和肉吃多少都有规定,比如鱼虾类每天不超过100克,肉类为50-75克每天,不要超过75克,同时还要吃一些豆制品、坚果类。

之所以提出这个量,是因为这些动物性食物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如果吃得过量,就会造成身体当中一些高血脂的情况出现。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多,对肾脏会造成很大的负担。长期偏向这些食物,会出现单一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的状况。

此外,吃动物食品较多还有一个额外的问题。由于当今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而动物性食品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很多动物身上可能会富集一些重金属,长期大量摄入动物食品也可能不知不觉吃进去了很多重金属。而且现代动物性食物基本是专业养殖的,激素与抗生素等药物残留很普遍。

误区三:食物吃得越精细越好。

很多人已经完全习惯了吃白米白面,他们甚至以为主粮就等于白米白面。但仔细想想,吃上这样精细的食物,也只是最近20多年的事。在过去,大米其实都磨得很粗。很多年前,北方都是吃小米为主食。

现在这样吃白米白面的生活,并不是五千年来的传统,在古人的“五谷”中,并没有白米白面,以前机器都没有,哪里做得出白米白面?如果我们认为吃白米白面是正常,那才叫“不正常”。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其实一直更适应的是粗粮。吃杂粮可以很好地补充我们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它能有效降低得“三高”的风险,还能降低一部分癌症的风险,好处非常之多。

相反,天天白米白面的生活是跟高脂肪、高油酸脂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当前最为严重的营养误区,就是大部分人都以为粮食就是白米白面,习惯了这种“细软”的生活,这是非常糟糕的。

误区四:某一种食品具有神奇功效。

西兰花抗癌、柠檬水抗癌、大蒜防心血管疾病……很多人特别推崇某一种食物,陷入了“食物崇拜”,网上甚至流传着“癌症免死金牌”这样的帖子。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它把食物的营养太绝对化,把食品当成了药。

从科学理论来说,某些蔬菜确实可能有抗癌作用,但它们都是基于一些细胞的或动物实验的证据,跟这种食物吃进去能够抗癌是两回事,甚至还差得很远。如果有人认为 “我经常吃大蒜、西兰花”就不得什么癌了,这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

得不得癌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你熬夜,环境污染又严重,饮食不合理,精神压力,或者过度疲劳,你在好几个方面都做得不好,那么吃什么东西都不管用。而且一种食品很好,不代表你的整体膳食营养就合理,如果你除了西兰花其它都吃得很少,那么蛋白质、维生素会不会缺乏?维生素还有13种,西兰花也并不是每一种维生素都够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上流传的基本都是健康段子,并没有可靠的科学证据,其功效都被夸大了,但是这种段子因为意义明确,传播起来很容易,写得越夸张,传播效果就越好,但已经扭曲了食物的本来面目。

误区五: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

很多人认为,我特别爱吃肉,说明我身体就需要肉;我想吃甜食,说明身体就需要甜食……这样的想法在食品很匮乏、食物都很天然的时候还有一定道理,过去你饿的时候,吃点多油、蛋白质高的东西,那是对的,因为那时候确实缺乏这些东西。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糖尿病患者还是想吃甜的,高血压患者还是想吃咸的,还是想吃精白细软,在这种“三高”的情况下,还这么吃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现在有很多加工食品,里面放了香精、高油、高糖,大量调味料它诱惑你的感官,让你产生错觉,但这不代表我们的身体需要这些东西。从感觉上来说,我们肯定很喜欢加了香精的东西,但是加了香精肯定不会比不加的食品更健康。也就是说,在食品高度加工的情况下,想吃什么就说明缺什么,这个道理说不通。

误区六:贵重的食品能大补。

尽管有不少专家反复科普,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相信,某些食品对人体有特别的好处,比如燕窝、虫草、鱼翅、阿胶等,认为对人“大补”、“滋养”。

从营养成分的角度上来说,燕窝、鱼翅主要的含量就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我们的食物里并不罕见,比如说鱼皮、猪皮,猪蹄,以及各种动物性食物的皮类里,胶质都很多,而且它还很便宜,完全用不着。虫草里可能就是含一些微量营养素,但它跟那些植物性食物差不了多少。

总之,这些贵重“补品”与其它类似食品相比,在营养素上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并非不可替代。

误区七:相信各种概念食品更健康。

走进超市,你会发现时下多了很多打着特别概念的食品,比如“无反式脂肪酸”的饼干点心、“无添加蔗糖”的香甜麦片、非油炸的薯片等,“天然健康”的果蔬干、“不含胆固醇”的油、你动心了吧?

但是,千万不要被这些概念所蛊惑!这些概念跟健康的本质并不符合。不含胆固醇并不是什么可炫耀的事,凡是植物油都不含胆固醇,这些油吃多了一样长胖;无糖的食品不等于吃多了不升高血糖;非油炸的零食并不代表脂肪就更少,美味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数产品甚至高达30%以上。“天然”这个词,各国都没有定义,商家可以随便用,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天然”的究竟有什么好处。

当然,我们会谴责商家有点无良,尽拿这些概念来“哄骗”消费者。但是,某种意义上,消费者自己也要反省,这些概念不都是因为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吗?很多人想吃健康、想吃天然,现在商家把这些“标出来”,正好给了他一个吃的理由。

图片

在中国有1%的文盲,却有90%的营养盲”——这是我国营养前辈于若木曾经说过的话。


于若木,陈云同志的夫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的母亲。

//


正如翟凤英所讲的,健康的身体不是靠一篇文章,几道食谱,一个段子就能获得的,营养知识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所以不要再拒绝和你聊健康的人!要做一个爱健康、懂营养的新时代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爱上双金钻编辑,文章转载自网络,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阅读最新文章:

我的主页»
何晓兰: 天天健康美丽

微信:lanhuaerabc

Q Q: 83405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