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桑叶胶囊:标本兼顾,协同增效,共同达到辅助降血糖的保健功能。  点击此处听文章

黄芪桑叶胶囊是由玉竹提取物、黃芪提取物、桑叶提取物、蜂胶、铬酵母等原料,运用现代先进提取、浓缩、制粒工艺技术,精粹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保健食品。


微信图片_20230907211549.jpg


黄芪桑叶胶囊拥有发明专利,是完美首款辅助降血糖的保健品。

每100g含粗多糖1500mg、总黄酮1100mg、铬1.4mg;

产品经过动物功能试验和人体试验证明,可达到辅助降血糖的功效。


微信图片_20230907211610.jpg


食用30天后试食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4.37%,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下降13.81%。

图片

黄芪桑叶胶囊作用机理

产品将中医的消渴病理念与西医的糖尿病知识相结合,进行组方搭配,通过益气养阴,润燥止渴,并添加营养素铬,标本兼顾,协同增效,共同达到辅助降血糖的保健功能。

玉竹为君,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归肺胃经;黄芪为臣,补气固表,利尿托毒,归肺脾经,津血同源,益气能养血生津,助君药养阴生津,再配以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归肺肝经,加强润肺功效;


蜂胶为佐使,益气活血;富含三价铬的营养补充剂富铬酵母,是动物葡萄糖耐量因子(GTF)中的活性成份,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

黄芪桑叶胶囊

· 10问10答 ·

1.产品中辅料玉米淀粉、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的作用是什么?

图片

答:玉米淀粉是填充剂,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是抗结剂,主要作用是胶囊填充时防止物料结块,改善流动性。

2.产品胶囊壳是来自于植物,请问是什么?

图片

答:来源于植物中的纤维,主要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3.如果本身是低血糖的人群,是否适合吃呢?

图片

答:黄芪桑叶胶囊功能是辅助降血糖,适宜人群是血糖偏高者,血糖偏低者不适用吃本产品。

4.产品的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孕妇、乳母期,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些人群也是血糖偏高者,是否可以食用?

图片

答:1、少年儿童,孕妇,乳母期是属于特殊人群,处在生理特殊期,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大部分中药类保健食品,此类人群都属于不适宜人群。

2、虽然这些人群也有血糖偏高者,但是本产品未做过此类人群人体试食试验。因此,不建议给此类人群食用。

5.糖尿病人如何食用?

图片

答:产品经过动物功能试验和人体试验证明,按照产品食用量,按调养疗程可服用,结合日常健康管理,达到辅助降血糖的功效。


6、产品每日食用量有限制吗?

图片

答:按照产品食用量服用,可达到辅助降血糖的功效,不用增加用量。每日2次,每次5粒。

7.对于吞咽有困难的顾客,是否可以直接打开食用里面的粉剂,会影响效果吗?

图片

答:可以打开胶囊壳,食用里面的粉剂,不会影响产品功效。

8.产品什么时间吃效果最好?

图片

答:黄芪桑叶胶囊主要原料是黄芪、玉竹等属于补益类中药,因此,此类中药产品饭前空腹服用效果最好。

9.产品一天10粒,如果忘记分开两次吃,是否也可以一次吃完?

图片

答:可以一次吃完。

10.产品可以搭配其他产品一起吃吗?比如灵芝薏仁胶囊、沙蒜、健扬(灵芝黄精巴戟天胶囊)等产品?

图片

微信图片_20230907211630.jpg

答:可以搭配灵芝薏仁胶囊、沙蒜、健扬(灵芝黄精巴戟天胶囊)等产品食用。

糖尿病的真正恐怖之处,看后惊呆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是他们一生的夙愿,为了减少或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他们坚持每天服用降糖药物或是使用胰岛素,但他们也许并不了解糖尿病真正的恐怖在哪,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微信图片_20230907211637.jpg


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糖尿病眼病

包括视力模糊、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及脱落、白内障等。

糖尿病肾病
     包括尿中出现蛋白、肾炎、肾衰竭、尿毒症等。

糖尿病足
     包括下肢溃疡、下肢坏疽等。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等。

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
     包括便秘、腹泻及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等。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包括手脚麻木、发凉、神经痛等。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包括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等。



ADA(美国糖尿病学会) 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

      患病3年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

      患病5年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

      患病10年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98%以上。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视网膜病变发生率95%,发生失明的几率可增加10倍;

      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几率增加4.5倍;

      发生下肢坏疽、截肢的几率可增加20倍;

      因糖尿病足而截肢患者约占非外伤性截肢患者总数的85%;

      糖尿病的并发症细分种类非常多,但整体分为两大类,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1、糖尿病导致的眼底病变


2、糖尿病足


3、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


4、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病变


5、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


6、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知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终点:肾功能衰竭!这7类人最危险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最困扰中国人的慢性病之一。据11月14日人民日报称,中国有1亿多名患糖尿病患者。可以说“我国约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这个数据虽然吓人,但绝不是耸人听闻。在过去 30 多年里,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流行国家。糖尿病偏爱这7 类人糖尿病很复杂,致病因素也很多,但以下这7类人,是各国医学专家都同意的,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2.40岁以上的人群;
3.超重或肥胖的人;这里所说的肥胖,特指体重指数 BMI 大于 24。
4.曾经有过血糖高,如空腹血糖≥5.6mmol/L,或口服糖耐试验2小时≥7.8mmol/L。
5.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或有妊娠糖尿病的人群;
6.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等疾病的人;
7.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生活及工作压力大的人也易患糖尿病人群。
据媒体报道,知名的“烟草大王”褚时健正是因为患糖尿病多年,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医治无效后去世。在感叹他一生的同时,很多人也疑惑:糖尿病不就是慢病吗,也能夺去人的生命?糖尿病的终点是什么?脏器功能障碍!如果一直不管不顾自己的高血糖,随意饮食、运动、吃药,糖尿病并发症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造成脏器功能障碍。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事实上,从一个健康的普通人,到糖尿病患者,再到夺走生命,并不是一步跨出来的,中间积累了很多不良习惯,只有早预防、早治疗,才能化险为夷!
简单来说应对糖尿病,“防”字最重要。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我就是7类易患糖尿病的人群之一,该怎么办?
做好4件事,降低糖尿病风险:
1.健康饮食预防糖尿病,也要管住嘴。糖尿病饮食,可以算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了,大家可以参照糖尿病饮食来制定自己的饮食。虽然不需要像糖尿病人一样,控制得那么严格,但是,根据个体情况,控制总能量,均衡营养的这个原则不会变。
2.增加体力活动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也很重要,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5次以上。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穿插一些肌肉的训练,可以帮助增进血糖的调节能力。
3.控制体重和腰围大家要注意吃动平衡,把体重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持健康的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不低于 18.5,也不高于 24 ;同时控制腰围,女性 < 85 cm,男性 < 90 cm。注: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4.定期检查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定期体检,体检时需要检查空腹的静脉血糖。有条件时可以行 75g葡萄糖负荷试验 (OGTT),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情况。早发现,早治疗,有些糖尿病前期的情况,如果处理得当,是可能逆转的。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保健。


免责声明:本文由爱上双金钻编辑,文章转载自网络,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阅读最新文章:

我的主页»
王越姣: 高级市场总监

微信:13838349719

Q Q: